English

散文诗和纪伯伦

2000-08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绿原 我有话说

 所谓“散文诗”,顾名思义,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。纪伯伦在中国知名,不是由于他的绘画,也不是由于小说,而是他的天籁自鸣的散文诗。 .

近年来我国盛行散文诗的写作和出版,说明了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向简洁、淡雅、凝练的语境转移。当然先是变化了的生活方式提出了这个要求,同时外来的启发和相应的借鉴也不可忽视。其实,各国历代散文诗的写作者是很多的,多得在风格上从来没有统一过。我们所熟知的屠格涅夫和波德莱尔,他们二位就把自己的某些作品确切地标明为“散文诗”;还有一位更熟知的泰戈尔,虽没有自称为“散文诗”作者,他的《飞鸟集》、《吉檀迦利》等名作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。但是,世界上还有一位散文诗名家,不论从质或量来说,均堪与以上诸位比肩,他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纪伯伦。

所谓“散文诗”,顾名思义,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。这就是说,它首先必须是诗,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。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,不仅在于消极方面它不分行,更在于积极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,如内在的韵律,宽广的抒情层面,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;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,则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,或者不如说,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,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。至于作者之间,他们则以各自作品内容的独一无二性而互相区别:屠格涅夫和波德莱尔在散文诗写作上的内容和风格之不同,恰如二位的国籍和姓名;而他们之于泰戈尔,其不同程度更如欧洲之于亚洲。正是这个缘故,纪伯伦就是纪伯伦,尽管他和以上诸位都写过散文诗。

纪伯伦以《旧约》式的简练文笔和宗教式的虔诚情绪,通过疯人、诗人、哲学家、先知、前驱、流浪汉、人子耶酥之口,歌颂了生命、自然、大真、纯洁、美和爱,表达了对和谐完美的向往、对丑恶黑暗的憎恶,通过诗情画意显示了对人生各个方面如性爱、婚姻、子女、友谊、社会、时间、死亡等等的透视和彻悟,使读者所得远不止于一般的审美愉悦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卷本《纪伯伦文选》,包括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,如《泪与笑》、《疯人》、《先知》、《先驱者》、《沙与沫》等;今年1月份出版的五卷本《纪伯伦全集》,除以上所选外,还增加了过去未曾译介过的名篇如《叛逆的灵魂》、《被折断的翅膀》、《珍趣集》、《人子耶酥》、《先知园》等,并且还收有他创作的插图和绘画作品百余幅。这两部纪伯伦文集的出版,对于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的读者,无异为他们打开一座宝库的大门;而对于已经进入这座宝库大门的读者,则无异为他们准备了一幅便于登堂入室的导游图,或者一份器宝待人而后宝的聚珍目录。至于我国散文诗的写作者,相信他们对于散文诗的写什么和怎么写,至少会有与过去所见不大一样的领略。

据新版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纪伯伦是“黎巴嫩裔美国哲理散文家、小说家、神秘主义诗人、艺术家”。为什么这样说他呢,他个是属于阿拉伯世界的么?原来纪伯伦(全名为纪伯伦·哈利勒·纪伯伦)虽然出生于黎巴嫩,具有阿拉伯血统,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。1883年他生于黎巴嫩北部贝什里一个基督教牧民家庭,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;12岁(1895)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谋生;15岁(1898)他被送回故国,进贝鲁特希克玛学院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,同时进修绘画艺术已露才华;18岁(1901)因思想激进、创办呼吁民间疾苦、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《真理》而被驱逐出境,重新返回美国家中;不幸家中遭遇变故,母亲、长兄和小妹相继亡故,只得带着大妹以写作和绘画为生,这时认识一位终生资助者M·E·哈斯克尔先生,后者为他谋得赴巴黎深造造型艺术的奖学金;1908年师从大艺术家罗丹学习雕塑,由于在诗歌和艺术两方面的成就,被罗丹戏称为“二十世纪的威廉·布莱克”(因为后者也是一位诗人兼铜版雕刻家),这个评语日后经常为出版界作为广告采用;1910年重返波士顿,1912年移居纽约,与其他阿拉伯作家组织“笔会”,直至1931年(48岁)逝世。由此可见,纪伯伦在故国黎巴嫩,前后只待过15年,在法国2年,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,这就是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所以那样称呼他的缘故。须知当年,由于民族、宗教等原因而移居美国的阿拉伯作家很多,纪伯伦不过是其中之一;他们在创作生活中致力于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,为世界读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纪伯伦在中国是他们中间最知名的一位,看来不是由于他的绘画,也不是由于小说,而是他的天籁自鸣的散文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